新奥门2023资料大全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教育 > 培训 > 正文

“国家工程师奖”首颁 香港科技大学两学者上榜

2024-01-22 14:08:43大公报 作者:马静、黄宝仪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工程科技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19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大会对81名“国家卓越工程师”和50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进行表彰,基本涵盖国家重要科研领域,复兴号高速列车研发创新团队和歼20飞机研制团队榜上有名。

  首次开展的“国家工程师奖”表彰,是中国工程技术领域最高荣誉,两名香港高校科研人员获得殊荣,分别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教授苏权科、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张利民。表彰大会上,港珠澳大桥工程总工程师苏权科等获奖代表发言。苏权科表示,这次表彰将激发各界人士深入工程领域探索创新,推动工程教育的发展,实现“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工程师是推动工程科技发展的创新主体,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今年首次开展“国家工程师奖”表彰,是为了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打造新时代卓越工程师队伍,强化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激励动员广大工程师奋进新时代、建功新征程。

  表彰名单凸显企业科创主体地位

  “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对象名单包括81名“国家卓越工程师”,50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基本涵盖了国家重要科研领域,从建筑、能源与化工领域到装备制造领域,从信息电子领域到农医与环境领域……这些受表彰的卓越工程师们覆盖了很多重点工程领域。来自企业的个人和团队占比较大,凸显了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

  两名香港高校科研专家获得“国家卓越工程师”表彰。其中,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跨海工程与综合交通研究所首席工程师、智能交通学域实践教授苏权科还作为获奖代表上台发言。

  苏权科表示,这份荣誉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港珠澳大桥建设工程的充分肯定、对广大工程师的关心重视。他表示,将继续发挥自己多年的工程经验及与港澳合作经验,努力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更多杰出的工程师,不断提升中国工程师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坚守18年 将“不可能”工程变“可能”

  从年富力强到两鬓斑白,时任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的苏权科在岗位上坚守18年,带领团队破解一项项世界难题,完成了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建设,把众多国际同行眼中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完成港珠澳大桥工程后,苏权科选择来到港科大(广州)担任首席工程师和实践教授。

  对于国家今年首次开展“国家工程师奖”表彰,苏权科认为“对我个人,以及现在在港科广的工作来说,还是一种很好的鼓励和鞭策。”苏权科解释说,“国家强调高质量发展,大量工程师在各行各业工作,但是工程师的付出、价值还有待发掘。”他理解这次表彰背后的厚重,不仅仅是国家对工程师及其团队创新成果的认可和礼赞,也将激发各界人士深入工程领域探索创新,推动工程教育的发展,实现“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

  另一位获得“国家卓越工程师”表彰的香港高校科研专家,是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张利民。作为香港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主任、离心机实验所主任,张利民主要从事滑坡泥石流机理及风险控制、堤坝安全、岩土工程可靠性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李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