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门2023资料大全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英伦漫话/收纳生活\江 恒

2024-09-19 05:02:0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整理你的生活》(Sort Your Life Out)剧照。

  英国热播的生活类节目《整理你的生活》(Sort Your Life Out),在前四季取得成功之后,第五季即将推出,让不少家庭翘首企盼。

  这个自二○二一年首次播出的节目,顾名思义是关于家居整理和解决脏乱差的难题,由BBC知名主持人史黛西率领清洁工和DIY专家等组成的团队,帮助不同的家庭在短时间内收纳他们凌乱的房屋和各种杂物。比如,在某一期节目中,有一个家庭把所有家当都拿出来,杂七杂八的东西足足摆满两万平方英尺,其中很多是多余的,经过详细整理分类,由主人决定哪些物品需要保留,哪些必须丢掉,最终在大扫除和大清理之后,呈现出一个整洁的新家。如同制片人所说,该节目受到欢迎,除了娱乐性强,也很接地气和具实用性,毕竟不少家庭都存在类似问题,都希望从他人的收纳经验中获得启发。

  无独有偶,另一个热播的英国生活类节目《垃圾屋克星》(The Cleaners)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对象变成了过度囤积东西的家庭,有的人家里甚至堆满破烂儿,几无立足之地。比如,有人家中清出四十多吨旧报纸,花了四个星期才清理干净。还有人家中发现成千上万个购物袋和上百个纸壳箱,有些小零碎甚至从未开过包装。更有人家里有数不清的各类纪念品,诸如世界杯足球赛款式的足球、国际交谊大舞的奖杯、庆祝某明星周年纪念的挂毯,以及圣诞老人茶杯等等。节目中同样有专家帮助清理家中的“垃圾山”。

  两档节目的热播也引发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容易养成囤积的习惯?据英国临床心理学家斯图亚特─霍姆斯里认为,首先取决于囤积程度,那些情况严重者可能涉及心理问题,比如《垃圾屋克星》中的个案。因为二○一八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囤积症认定为一种心理疾病,所指的正是拥有数量过多、一直很难扔掉以及杂乱地存放物品的情况,并且达到扰乱日常生活,影响生活品质,甚至严重痛苦的程度。而对那些程度较轻者来说,他们囤积东西是试图在自己周围建立安全感或抵御情感痛苦。例如一些囤积症多发生在独居老人身上,他们为了弥补生活中的空缺和孤单,会把各种可以收集到的东西塞满居家空间,借以填补他们空洞的人际关系。

  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囤积行为与情感有关。霍姆斯里指出,人类从婴儿时期开始,就本能地将物品定义为“我的”,从那时起物品开始变得有价值,它们不仅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还是身份的延伸,代表了我们在社会中的地位,更是记忆的重要持份者,比如钱包里的一张照片,书本里夹着的一片乾树叶,或是有署名的生日贺卡等,里面都承载着无可替代的情感成分,这也是为何有时放弃一些东西是很难的。若从这个角度看,只要没有阻碍正常生活,有时囤积物品是健康的。

  就像史黛西在她撰写的《点击清理》一书中所说,对于很多人来说,放弃物品绝对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在我们人生所累积的东西中,有许多对我们而言是宝贵的,作出取舍极具挑战性。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相似的处境:在清理一大堆东西时,一想到要扔掉跟随自己多年或过去从未丢弃的东西,就感到为难,虽然明知道没那些东西也能活得好好的,但就是舍不得,可留下来又确实没有用。这种心里挣扎很折磨人,究竟该怎么办?书中给出解决方案──忍痛割爱。结果会发现,生活因而变得截然不同,用史黛西的话说,当你学会了放手,便从此不能罢手。

  事实上,史黛西在书中提倡的,正是近年风行的“断捨离”理念,如同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在《断捨离:人生清单》中所强调,拥有五百万年历史的人类,被卷入前所未有的物质过剩时代。比方说,在自己的家里、壁橱里面就藏了很多不用的杂物,像是已经变成“化石”的礼品毛巾、已经抛在脑后的暖炉套装、只在孩子小时候用过几次的野营工具等等。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停地埋怨“家太窄了”,东西太多没地方放。而《整理你的生活》之类的节目,恰是教你学会“断捨离”,除了丢弃囤积的无用之物,还包括精神层面上那些不良观念,明白只有放手某些东西,才能解放自己和人生。

  从某种程度上讲,英国家居整理节目的热播,也是西方曾经盛行的“极简主义”(Minimalism)回归。这一由英国哲学家理查德.沃尔海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创造出来的词汇,从当初讽刺为了视觉效果故意减少画面内容的艺术创作潮流,逐步扩展到控制物质需求、少即是多的现代朴素生活理念。如乔舒亚.米尔本在《极简主义──活出生命真意》一书中指出,整理东西的最好方式就是扔掉其中的大部分,因为困扰我们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对其重要性的理解。

  回到《整理你的生活》节目,主创人员曾引用山下英子的一句话鼓励观众:放手一个无用之物,就腾出一点空间。处理一件多余之物,就减少一份负担。减少一次浪费,就恢复一分精气神。然后,翻开人生新篇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