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门2023资料大全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旅游 > 正文

甘肃简牍博物馆 助港生“牍”懂丝路文明

2024-08-14 15:59:4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文物静默,汉字有声。作为简牍大省,甘肃境内出土了6万余枚简牍,记录了古时政治、经济到社会民生的历史面貌。7月20日下午,参加“2024范长江行动甘肃行”的陇港传媒学子打卡甘肃简牍博物馆。

  “裤子破了一个大洞,遇到困难时也向朋友求助一条裤子,古人与我们仿佛有共同的烦忧。”香港学子感叹,简牍之上的文字,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面,让参观者感到历史其实并不远,距离如此之近。

  大公报实习记者 高榕曼、蔡乔恩、罗倩昕

  走进甘肃简牍博物馆,硕大的写满大大小小古字体的简牍墙呈现在观众面前。根据长宽尺寸,简牍分为不同类别:长条形较窄的称简,长方形较宽的称牍,多棱形的叫觚,还有两行、封检、削衣等。

  从材质来说,南方多竹质简牍,北方多木质简牍。置身于展览大厅,四周堆满简牍,鼻尖是淡淡的竹墨香气,仿佛置身于古时书院之中。

  简牍生动内容 填补史籍“盲区”

  在2023年9月,甘肃简牍博物馆举行开馆仪式,千余枚见证汉代丝绸之路繁盛的珍贵简牍首次集中亮相,其中绝大部分为考古发现后首次展出,包括国宝级文物《四时月令诏条》墙壁题记、居延里程简、康居王使者册等。

  从殷商到晋代近两千年时间里,简牍是古人在纸张发明或流行前用于书写文字的载体。甘肃简牍博物馆讲解员介绍,甘肃境内出土了6万余枚简牍,记录了古时从政治经济到社会民生的历史面貌。

  今次陇港学子打卡的甘肃简牍博物馆,其馆藏文物以简牍为主,有天水放马滩秦简、居延新简、肩水金关汉简、地湾汉简、敦煌马圈湾汉简、悬泉汉简及魏晋简牍等共计近4万枚,以及与简牍相伴出土的纸张、纺织品、木器、漆器、铁器、骨器、陶土器等文物约1万余件。

  书写在汉简上的生动内容,填补了许多史籍记载“盲区”,再现了汉代边塞防御体系和丝绸之路繁盛景象。一条条细细的简牍上,每一个字的书写都凝聚着古人的心血,每个字都有故事。

  烽火家书 千年亲情引共鸣

  在听讲解的过程中,有一封来自肩水金关的家书让陇港学子为之动容。原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大约表示:与家中兄弟一别多年,远离家乡到边塞服役,已多年未能与兄弟相见,现在身染重病,不知何时能相见。“死生恐不相见”,字字淒凉,令人动容。有香港学子感叹,想像一下,在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战乱年代,这封来自边塞的家书饱含了将士对家人的多少思念。

  陇港学子还发现,在出土于酒泉市的的费册木简中,发现原来古人也有AA制。“粱米八斗,直百六十”、“即(稷)米三石,直四百五十”,这是某年朝廷派遣到边塞劳动的使团途径肩水金关的饮食费用记录,包括米、羊、酒、盐等的数量及价钱。简牍之上的文字,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面,让参观者感到历史其实并不远,距离如此之近。

  简牍作为古人记录丰富情感的载体,同时也凝聚了大量的科技智慧。从放马滩秦简《日书》、汉代《太岁木简》、清华楚简《筮占》图,尽管受限于观测条件和技术手段,古代天文学家仍凭借肉眼和简单仪器,将浩瀚星空的微妙变化与占卜蔔的记录定格于竹简之上,其内容丰富,甚至涵盖了日食、月食、行星运动等多种天文现象,以及历法制定、占卜依据所需的关键数据,为后世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

责任编辑:李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