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门2023资料大全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国际观察/欧盟以“反补贴调查”为名进行不公平竞争\宇 文

2024-08-26 05:01:4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搞了一番调查程序,欧盟还是要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当地时间8月20日,欧盟委员会向相关方披露了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的决定草案。欧盟还是对中国电动汽车“下手”了。也许是欧盟自知理亏,也许是担忧中国实施更强反制措施,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最终调查结果,比原来拟定的加征税率进行了小幅下调。具体为,比亚迪税率为17%(原税率:17.4%),吉利为19.3%(20%),上汽集团为36.3%(38.1%),其他合作公司为21.3%(21%),其他非合作公司为36.3%(38.1%)。

  当然,欧盟公布的最终调查结果并非最终裁决,仲裁要到11月初才能确定下来。这也意味着,中欧还有3个月的时间进行协商和谈判。客观言之,这是基于利益逻辑的博弈,中欧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体和贸易体,而且互为重要贸易伙伴,通过拉锯式博弈寻找符合双方利益的平衡点,最终达成基本共识符合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因此,对于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下手”,中国既要适应这种国际贸易中的博弈方式,也要善用世贸(WTO)规则和争端解决机制,更要充分拿出有力的反制措施,促使欧盟妥协。

  在应对其他国家对华反倾销和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方面,中国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在和美欧“斗法”方面,中国也有“逼退”美欧的成功范例。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有足够的实力和底气应对来自国际贸易的各种壁垒挑战。而且,本次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的反补贴调查,也是因为中国电动汽车拥有全球性竞争力,不仅产销两旺,而且拥有价格优势。

  欧盟拥有传统汽车产业优势,而且最早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不仅形成了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而且赢得了包括欧盟市场在内的消费市场的青睐。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已经形成了口碑。

  欧盟对华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并加征反补贴税,意味着欧盟对自身汽车产业失去了信心,尤其对欧盟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滞后感到了焦虑。这是一种弱势心态,也是不自信的表现。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异军突起,则夹杂着羨慕嫉妒恨等复杂情绪。

  加征关税损人不利己

  一方面,点破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无理取闹。作为发达经济体和贸易体,欧洲国家向来以自由贸易的先锋自居,也常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挂在嘴上。而且,欧盟也是发展绿色能源和电动汽车的倡议者,在此情势下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补贴调查,不仅说明欧盟言行不一,而且也暴露了欧盟的虚伪自私。须知,传统油车时代,欧洲汽车遍及全球,尤其在华市场深耕多年,现在中国街头也充斥着欧洲车品牌。要说产能过剩和倾销,欧美国家是产能过剩和向全球倾销商品的急先锋。

  德国和瑞典汽车厂商,包括德国和瑞典政府坚决反对欧盟对华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说明德瑞两国汽车深耕中国市场,深谙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符合绿色产业发展方向、拥有技术优势而获得市场竞争力,洞悉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不合理性。作为中国汽车市场的参与者,德瑞两国汽车品牌也享受到在华市场的发展红利,和中国电动汽车也形成了良性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成功的欧洲汽车厂商从来不认为中国对电动汽车有补贴,更不会认为中国电动汽车产能过剩。对中国电动汽车下手的,看似欧盟委员会在作祟,其实背后是败走中国市场的法国、意大利等国汽车厂商。以加征反补贴税的名义打击中国电动汽车,不仅保护不了欧洲汽车产业的失败者,也会害了德国和瑞典的汽车厂商。

  正如商务部发言人8月20日所言,欧方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预设结论,在调查各环节的做法均违背其承诺的“客观、公正、非歧视、透明”原则,也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不公平竞争”之实。

  另一方面,针锋相对实施反制措施。中国反制欧盟的措施不少,除了商务部对欧盟猪肉发起的反补贴调查,中国对欧反制“工具箱”里还有很多,譬如对欧洲产白兰地、肉制品等发起反补贴调查。就猪肉产业而言,2023年中国进口60亿美元的猪肉产品中,超过半数来自欧盟国家。此外,中国进口的白兰地酒,几乎全部源自欧盟国家。无论是猪肉产品、白兰地酒还是乳制品,也具有精准反制的作用。这些产品大部分产自法国和意大利,而这两个国家也是欧盟内部支持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鼓噪者。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国电动汽车的竞争优势,加征关税后的中国电动汽车在欧盟市场依然有获利空间。相比之下,中国的反制则会让欧盟农副产品在中国市场失去竞争力。

  中国有时间也有耐心和欧盟进行博弈。何去何从,欧盟应做出明智抉择。

  国际关系学者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