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门2023资料大全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会内外/改革土地规划 助力产业发展\陈祖恒

2024-08-08 05:01:4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特区政府应加强宏观规划,将北部都会区打造成新兴产业基地。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近日在北京会见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一行时表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对于面临内外环境深刻变化,香港同样要识变、应变、求变,通过改革实现更好发展。希望香港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深入理解和领会三中全会精神,把握机遇,锐意改革,主动作为,加快推进香港由治及兴。

  香港要不断改革求变,才能抢占发展先机。以土地不足问题为例,规划署7月最新数据指出,香港已建设土地只有25.5%,而新加坡跟深圳在2021年时已经达到77%和50%。翻查规划署资料,过去9年间香港已建设土地只增加了1.5%,2015年的施政报告已明确指出,“香港缺的不是土地,缺的是可供发展用的土地。”

  为未来产业下好“先手棋”

  香港尚有很多土地未被开发,只需多拿25%出来,可发展土地就是现时的两倍。笔者认为,香港的土地规划及开发需要与时并进,跳出旧有思维,以新思维、新办法、新路径去配合产业发展的需要,为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扩容,为未来产业下好“先手棋”,同时以新思维做好保育和环保,解决其他社会上关注的问题。

  去年12月发展局局长表示,要落实产业发展,除了需要制定合适的土地规划布局,还要产业政策和配套措施以至招商引资的配合。当有龙头企业来港发展,能带动相关行业的中小企蓬勃发展,推动香港创建产业生态圈。当产业集群集中在特定的产业集聚区内形成产业链,可促进彼此互相帮忙,降低企业的营运和物流成本,产生协同效应,提速提效,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力。

  以北部都会区为例,《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指出该区是未来土地供应的主要来源,甚至占未来十年整体“熟地”供应约四成。《纲领》亦指出该区规划以“产业带动,基建行先”为主轴,而基础建设影响到区域内的产业空间布局。

  第一,建议特区政府应该将北部都会区打造成香港的新兴产业基地,加强宏观规划,做好产业细节布局,包括清楚界定各个创科园区的分工。

  第二,建议有关地带可以先行先试突破性的土地政策,吸引新兴产业中的龙头企业落户。发展局局长早前表示,由于北部都会区范围大,因此提出“片区”概念。初步计划挑选一、两个大型片区,由财团投地并兴建,但规划主导权在政府,企业只负责出资和安排工程。

  笔者认为,针对用地需求较大,例如设立生产线、研发中心、设计基地的企业,可参考内地创科园区的发展模式,让获批的企业自行设计并兴建贴合业务需求的设施,包括生产厂房、具规模的研发和设计中心、员工宿舍等,用好私人力量提升速度提高效益,亦能助力产业发展,吸引高潜力和具代表性的重点企业落户香港。

  第三,位处于北部都会区心脏地带的新田科技城,毗邻河套区港深创科园,是大湾区和深港创科融合、香港创科发展的重要桥头堡,没有其他地方能够替代。笔者欢迎城市规划委员会通过有关新田科技城的法定图则,落实新田科技城和三宝树湿地保育公园提供法定规划框架和管制。

  笔者建议,特区政府以前瞻性思维去做好周边环境的配套基建,在建设338公顷的三宝树湿地保育公园以达至生态功能不会有淨减少时,可参考周边城市的经验。例如,东莞滨海湾新区将原先300多亩分散的红树林,科学规划迁移集中种植,现时受保育的红树林面积超过1000亩,吸引大量候鸟过冬,和当地居民、产业共享土地,证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可以并行。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转型

  另一方面,香港有不少传统产业近年积极透过科技升级转型,为香港经济增添动能。政府推出的活化工厦措施正好为这批企业提供了合适发展空间。今年1月,发展局宣布延长一年放宽现有工厦地契豁免书申请,笔者对有关安排表示支持,期望特区政府加快推动老旧工厦的改装和重建,进一步简化资助的申请条件和手续,降低强拍门槛,善用现有的土地资源。

  从19世纪初已经填海造地的新加坡,宏观的土地规划打造出标志性建筑和景点,提升城市形象,又吸引到高增值旅客。一河之隔的深圳,以创新“飞地”合作机制发展深汕特别合作区,2018年起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0%,续写“春天的故事”新篇章。

  笔者认为,特区政府在土地规划上可参考区域内其他城市的经验,配合香港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为未来产业下好“先手棋”,制定出推动香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良方。\纺织及製衣界立法会议员、经民联秘书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