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门2023资料大全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会内外/香港有潜力成为运动之都\梁美芬

2024-08-05 05:01:5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巴黎奥运会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比赛精彩纷呈,峰回路转、后来居上、不到最后一刻不言弃的一幕幕画面,生动诠释“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运精神。七百多万市民全城追比赛,为港队打气,为国家队鼓掌,为优秀健儿点赞。

  在这场四年一度的重要国际体育盛事展开之际,香港如何让路途多舛的体育发展盛事化,进而弯道超车,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是值得深思和规划的议题。

  奥运赛场,港队势如破竹,取得骄人成绩,在剑击等比赛项目中捷报频传,再添金牌。奥运健儿是香港青年的楷模,为特区、为祖国争光,全城士气大振,市民欢欣鼓舞,香港特区再次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体育盛事化”刺激旅游经济

  2011年,立法会曾就香港特区是否申办 2023年亚运会展开过激烈辩论,令人遗憾的是最终被否决,香港申办亚运自此似乎遥遥无期。笔者当时在会上强调,政府要积极在学校进行运动推广,加强对香港职业运动员的支援,改善整座城市的体育设施,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当时,有三成市民明确表示支持主办亚运会,有一定的正面民意基础,如能趁热打铁乘势而上,香港如今的体育发展势头和盛事局面,或是另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

  体育“盛事化”的政策纲领,是政府千禧年前就制订的,但自千禧年申办亚运会失败后,一段时间内整个香港社会就体育发展所作的讨论并不算多,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运动体育在特区施政中是被忽略的。2018至19年度的财政预算案宣布,拨款5亿元推行“体育盛事配对资助计划”,每项活动的配对拨款上限增加至1000万元,该项拨款在2019年年初的财委会会议上通过后生效,惟因社会纷争、世纪疫情等,部分品牌活动取消或延期,“体育盛事”的进程再被耽搁。体育事业是一项长期投资,要站在更高层面、以更宏观视野调研规划,亦可考虑与旅游等结合,打造新的旅游亮点,创造更包容、更立体、更丰富、更多元的“无处不旅游”理念。

  笔者进入议事厅为民服务十多年来,一直是“一人一运动”的坚定支持者,一路力撑启德体育园的发展。启德体育园经过几年兴建,终于落成在即。体育园落成后,将提供现代化及多功能的康乐体育设施,包括50000个座位的主场馆、10000个座位的室内体育馆和5000个座位的公众运动场,政府有信心体育园能成为本地及国际大型体育及娱乐活动的理想目的地,为“盛事之都”增添色彩。

  体育盛事需要基建支持,更离不开说好香港体育健儿的故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奥运赛场上的飒爽英姿,离不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训练,是一次又一次克服伤痛、勇于挑战的战果,其中之艰辛与不易非三言两语能够概括。笔者是一名运动爱好者,深知运动员一路走来要闯多少关、走多少路,我们应当想方设法改善运动员的待遇,并为他们进行适切的职业生涯规划。

  打造“香港剑击”新品牌

  “剑神”“剑后”在巴黎赛场上一剑封金,不仅振奋全城精神,更为香港特区进一步提升国际形象注入新活力。香港的剑击传奇是香港的新名片、新招牌,要善用并用好奥运金牌效应,吸引各投资方的目光,为香港引入一流的教练团队、专业头脑、训练方案,进而因材施教,为有天赋、有潜力的明日运动之星制订个性化的职业发展道路,释除他们对前途未来的担忧,心无旁骛全力投入训练。政府亦应全面统筹,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升“退役运动员转型计划”,让退役运动员也能更多元选择新的发展路径,工作收入、生活质素得到保障,继续精彩人生。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运动员的不易与付出或远超于此。奥运得奖者值得鲜花和掌声,默默无名者也需要鼓励和喝彩,需要给未来之星广阔灿烂的舞台,更要不忘为转换跑道的运动员搭台筑梯。

  建设运动之都是一项持之以恒、细水长流的大工程,体育“盛事化”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须四方出力、八方出财、各界出智,海纳百川、集思广益方能成大事。笔者希望全港社会的有心人都能站出来,为体育盛事、运动之都出力,创新求变,让香港动起来,为体育事业赋予新前景!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立法会议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