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门2023资料大全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政策思考/看待香港盛事经济可更全面些积极些\青 平

2024-08-03 05:01:5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有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齐心协力,定能将不同的盛事打造成像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般的国际知名度品牌。

  “盛事经济”是一年来香港特区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也赢得了香港社会的普遍支持,但也有一些声音提出质疑和担忧。有的认为“小”盛事过多且持续时间短、吸引力有限,有的担心大型盛事办不好反而砸了招牌,还有的认为主事者在策划上、组织上不尽如人意,等等。笔者认为,到底该如何看待盛事经济,宜看清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可更全面些、积极些。

  符合经济学原理方向正确

  主流经济学一般认为,盛事经济会产生聚集效应(磁石效应)、乘数效应,也就是“聚人气”“聚财气”。盛事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与者汇集,将同步完成知识、技术和信息及相关企业的聚集,促进创新和合作。他们会直接带动交通、酒店、餐饮、零售等行业收入增长,增加的收入会再次被用于消费和投资,进一步刺激其他行业的发展,使经济总量倍增。同时,盛事的外部效应可惠及民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改善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盛事带来的文化交流和社会融合,促进了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盛事还有品牌效应,可提高全球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投资、人才和游客。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政府提倡盛事经济,将其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并取得不俗成绩。去年美国顶流歌手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的新加坡“时代巡回演唱会”,估计为新加坡带来约19.74亿至28.98亿港元的旅游收入。巴黎也通过举办时装周等国际盛事,巩固其时尚之都的地位,促进经济繁荣。为争夺重大盛事举办权,各城市竞争激烈,纷纷对盛事活动给予财政支持。

  符合香港实际情况成效已现

  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地理位置优越,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称誉全球,人员、信息、资金等要素自由流动,现代服务业发达,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可以说,香港具备发展盛事经济的所有必要条件。此外,盛事经济和中央推出的提高“免税额”等多项挺港惠港措施会产生协同效应,倍增经济效益;盛事之间也会产生协同效应,使节目更丰富、更具吸引力,让旅客留港时间更长、消费更多。在当前香港面临全球经济复苏波折、外部环境不稳定、国际竞争加剧、内部需求变化等内外双重压力下,盛事经济虽不是提振经济的唯一解药,却是适合香港的一味良方!

  实际上,盛事正逐渐为香港带来真金白银的效益。特区政府预计,全年盛事将吸引约170万旅客参与,为全港带来约72亿港元的消费额,增加约43亿港元的经济价值。各大盛事大大提高了香港的能见度和吸引力。香港“多啦A梦”主题展览不仅吸引了逾300万游客,还为市民带来幸福感。香港国际文化高峰论坛吸引全球超过42万人次在线观看;为期5天的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共吸引8.8万名访客,创下新纪录。

  从宏观数据也可见其带动效应。带动旅游业增长方面,上半年共有旅客约2100万,同比增长64%,当中过夜旅客占50%,平均留港增加到了3.2晚。旅发局预计,全年旅客可达4600万,同比增加35%。促进就业方面,今年4月至6月总就业人数增加逾6400人。已吸引落户香港的近50家重点企业,将创造1.3万馀个就业机会。完善基础设施方面,启德体育园将在年底落成,有旅游业者估计,每年仅门票收益就可增加14亿港元,并为整体经济带来52亿港元的效益,创造超过1.6万个就业机会。

  积极应对挑战未来可期

  虽然香港举办盛事面临场地不足,大型场馆欠缺,组织筹划能力仍需提升,经费资助、合同保障等机制尚不完善等挑战,但值得肯定的是,特区政府正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特区政府正多方设法推动场地扩容,启德体育园、湾仔海滨活动区等已在建在租,北部都会区也会提供更多空间;特区政府已成立跨部门统筹协调组,也将加大涉及活动经费资助、合同保障等环节的审查监管力度,完善审查机制。

  需要指出的是,盛事经济对整体经济的拉动作用并非立竿见影。产业链较长的行业如制造业,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传递到生产环节。盛事期间激发的消费者兴趣和购买欲望,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总之,搞好盛事经济,眼光宜放长远,不仅要关注当下收益,更要关注其持续发展和长期效益。像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这样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赛事,是经过多年的精心打造和持续推广形成的。相信有特区政府的务实有为、善作善成,更有社会各界的齐心协力、共同努力,香港的盛事经济将展现出更强劲的增长潜力和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