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门2023资料大全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三中全会前瞻 | 科创驱动变革 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07-10 04:03:28大公报 作者:刘凝哲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将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重要部署。其中,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各界认为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针对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问题,受访学者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破解新时代社会发展难题和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只有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促进生产力体系的整体跃升,供给体系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同时,透过建立新型生产关系,加速创新成果转化。

  回顾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1978年以来,每一次三中全会都会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作出相关重大决策。在几次重要的三中全会中,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与生产力的关系作出新的论述。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谢富胜表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倡导通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来解决。十九大确立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应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二十届三中全会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谢富胜

  优化生产体系 关键在供给侧

  “可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应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谢富胜说,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社会主要矛盾,要解决主要矛盾就要发展生产力。十八大以来提出的新思想、新战略,都是为解决新时代社会主义主要矛盾,例如“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最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则是进一步明确问题关键在供给侧,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应对新一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只有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促进生产力体系的整体跃升,供给体系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创新发展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眭纪刚看来,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党中央根据中国发展阶段和内外部环境变化做出的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战略判断,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谋划及布局。“新质生产力的‘新’主要包括新要素、新技术、新业态;新质生产力的‘质’主要区别于传统发展方式中偏重‘数量’的投入,而是强调高素质人力资本、生产工具的技术含量以及绿色低碳等高质量发展方式”,眭纪刚说,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发挥科技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激发创新活力 助前沿技术突破

  眭纪刚表示,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领域的重大变革,还需要与之相耦合的“新型生产关系”,即能够促进科技不断创新,并能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一系列制度和体制,包括科技体制、创新体系、科技政策、创新政策、产业政策、市场政策、教育政策、人才政策等都要做出相应变革,不断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形成有利于前沿技术突破、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不断发展的持续动力。

  湾区国际科创中心 “催生”未来产业集群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谘询研究院研究员、创新发展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眭纪刚在其最新出版的《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一书中指出,科技资源的分布具有集聚效应,无论是全球还是全国,在一些创新基础和环境良好的城市和地区会形成科技创新中心。2016年以来,中国已明确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部署。“科技创新中心既是新质生产力的创新策源地,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承载区,更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前沿探索先行先试地”,眭纪刚表示,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已成为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紧抓科技创新驱动内核,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战略举措。

  2023年,北京、粤港澳大湾区、上海三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清华大学联合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发布的国际创新中心综合排名中分别位列第三、第六和第十位。“科创中心建设将为中国新质生产力培育构建新引擎、新动能、新赛道、新生态”,眭纪刚指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布局建设了散裂中子源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10个省级实验室、3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个粤港澳联合实验室以及4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逐步实现了高水平、多层次实验室平台的体系化发展。面向未来产业培育,科创中心集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通过有组织的科研、“揭榜挂帅”等新型科研组织模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例如深圳就面向8大未来产业,强化前沿技术研究与基础应用研究,高新技术企业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战略性产业集群的骨干力量。

  紧扣数字经济 国际竞争一步不蚀

  “新质生产力一定是颠覆性的创新,开辟了新的赛道,形成新的产业形态,是0到1的飞跃,是一个质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形态是紧密关联的,人类有三大文明,第一次是农业文明,第二次是工业文明,当前则是进入第三次数字文明。数字文明背景下,要从数字革命、数字文明、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背景下理解新质生产力,通过大历史观去看新质生产力,要充分认识和把握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发展态势以及面临的风险挑战。

  刘尚希认为,工业经济发展可以补课,但数字技术迭代升级具有加速度特徵,“摩尔定律”揭示了这一点,以至於後来者是难以追赶的。正是数字经济的特性决定了其在国际竞争中“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

  “国家的综合实力最终体现在不断要创新来支撑的产业产品和商业模式的竞争力上”。刘尚希表示,当前国际竞争愈发剧烈,大国博弈正加速演变。在数字革命浪潮中,如果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放慢,将是最大的国家安全风险。数字革命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是颠覆性的。“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放在数字经济大的背景下去认识它,离开数字经济去谈新质生产力,就是空中楼阁”,他表示,在传统工业化的框架里面去谈新质生产力,作用也会大打折扣。

  完善基本思路 壮大创新生态

  关於怎样发展数字经济、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科技部调研室原主任、研究员胥和平认为,要认识当代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律。建立完善产业生态是新兴产业发展基本逻辑和思路。不应该以传统工业时代的做法去发展数字技术驱动的未来产业,当代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产业基本逻辑和思路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工业经济时代主要关注的技术、产品、产能,走向数字智能时代更多关注产业创新生态建设,其中的要素、创新体系、创新载体以及创新服务要同步发展。

  制度优势|集聚全球科技成果 粤港澳协同转化

  虽然取得多项成果,但科技创新中心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仍面临很多问题,主要包括:科技与产业的融通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仍存在;科技创新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不足;恶性竞争同质化发展;科技人才结构性缺口突出;营商环境有待提升等方面。

  眭纪刚建议,围绕科创中心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突破与未来产业前瞻技术部署,应充分发挥政府对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能力,面向应用导向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加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机构、科技型领军企业、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创新中心等联合开展前沿性、颠覆性、原创性科学技术研发。同时,以市场力量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面向企业广泛徵集需求,以“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带动资金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此外,还要充分发挥科创中心建设的先行先试作用,争创国家科创金融试点,建设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先行区,创新科技金融政策工具等,有效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大湾区在科创方面已具有优秀硬体。图为正在维护和建设中的东莞中国散裂中子源中子谱仪。/ 新华社

  对於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建设,眭纪刚表示,应坚定结合深圳独特的制度优势、地理区位和开放创新的桥头堡优势,整合全球科创资源,进一步加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培育与引进,探索广州、香港与澳门形成“科创+产业+人才”协同创新模式,建立技术需求联合发布机制和科技成果共享利用机制,吸引和推动全球科技成果在粤港澳协同转化。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