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门2023资料大全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金融观察/大型银行如何壮大“耐心资本”?\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 邓宇

2024-07-22 04:03:0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为满足监管要求,今年以来,大型商业银行还加快补充资本。上半年农行、中行“二永债”发行规模合计分别为2300亿元、1200亿元人民币。

  过去大型商业银行的经营主要依靠规模效益与息差收入,但随着新增人民币贷款平稳放缓,且考虑到实际利率仍偏高,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对信贷投放提出更高要求。大型商业银行增强资本配置既是响应政策、服务国家战略之需,而且也是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有效配置、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

  展望未来,大型商业银行有必要紧跟政策导向,统筹制定该行资本中长期规划。一方面,大型商业银行是经济转型和金融稳定的重要支撑,培育壮大耐心资本是坚持功能优先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服务国家战略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大型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转型提速,传统行业如房地产、基建投资等增速趋缓,而且经济转型指向中长期战略,对耐心资本提出更高要求。

  资本配置的实践经验

  一是资本配置更注重战略和长远。资本充足率方面,大行具备深厚基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中国大型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18.31%,同期流动性比例也达到66.31%,二者均维持平稳上升,展现较强的稳健性。国有五大行均入选2023年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名单,表明资本实力基础牢固。按照监管要求,G-SIBs的风险加权比率应于2025年初达到16%、2028年初达到18%,同时还应满足储备资本、逆周期资本和附加资本等缓冲资本的监管要求。测算显示,相关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Total Loss-absorbing Capacity)在资本缺口约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

  为满足监管要求,2024年以来,大型商业银行还加快了补充资本。2024年上半年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二永债”(二级资本债、永续债)发行规模合计分别为2300亿元、1200亿元。年初以来,国有五大行披露TLAC非资本债券发行计划,合计(含境内和境外)不超过4400亿元。培育壮大耐心资本是长期战略安排,大型商业银行继续补充资本将是一大重点。

  二是发力“信贷+债投”的联动优势。“五篇大文章”、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是大型商业银行信贷资源投放的重点领域。如工商银行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贷款余额分别突破1.9万亿元、2.5万亿元,增幅分别为74.35%和28.05%。总的来看,大型商业银行在信贷总量合理增长的同时,信贷投向的重点已加快转向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普惠小微等领域,预计大型银行将不但致力于巩固提升规模,而且在融资成本、期限结构和覆盖面等将有优化空间。

  大型商业银行在绿色债、科创债发行等已经成为主力军。绿色债券方面,中国银行发行等值24亿美元境外绿色金融债券和300亿元境内绿色金融债券;交行2023年发行境内绿色金融债券300亿元。科创债方面,2023年大型商业银行发行各类债券,为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其中,邮储银行2023年合计承销18只科创票据,金额约95亿元。

  三是培育耐心资本方式更加多元。大型商业银行通过参与国家产业基金、增加金融投资等多种方式广泛参与服务国家中长期战略。目前,大型商业银行总资产结构中金融投资仅次于贷款。截至2023年末,邮储银行金融投资占总资产的比重最高,达到34.26%,其次是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分别达到29.19%、28.12%、26.51%、25.15%、22.07%。同时,银行系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扮演了耐心资本的角色。随着培育壮大耐心资本成为主流趋势,加上政策创新和市场走向成熟,大型商业银行将更加积极参与金融投资。

  大型商业银行以子公司的模式来参与“投小、投早、投硬科技”具有独特的实践价值。大型商业银行发挥牌照功能,以母行为基础、创新发展科创基金支持科技创新发展,已成规模、成体系,也是耐心资本的重要来源。

  资本配置的核心难点

  首先,资本要求提高,补充资本压力较大。2023年10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制定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不但细化商业银行的资本监管措施,而且对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提出更高的资本要求。同时,大型商业银行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后的附加资本要求更高,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建议对其实施1%至2.5%的附加资本要求。在特定条件下,最具系统重要性的银行可能面临最高3.5%的附加资本。

  2023年版G-SIBs名单中,国有五家大型商业银行入选,不但意味着更高的核心资本监管要求,而且要满足TLAC监管要求的压力。根据2022年末数据测算,四大行非核心一级资本缺口每年合计3831亿元左右,每家平均需补充非核心一级资本958亿元左右。至2028年,大型商业银行需要补齐TLAC缺口,并满足G-SIBs和《巴塞尔协议Ⅲ》的资本要求。

  其次,功能优先与可持续稳健经营的平衡。政策要求大型商业银行实现高质量发展,财政部提出要“优化国有金融资本功能定位和战略布局”、“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机制”,明确提出要引导国有金融企业积极主动作为,充实完善企业中长期规划,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具体来看,做好五篇大文章要有持续的、长期的支持,对大型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鉴于政策导向和监管要求,大型商业银行在坚持功能优先的同时,仍需要兼顾可持续稳健经营的目标。

  最后,扩大金融投资仍面临部分政策瓶颈。中国经济的增长已经逐渐从数量论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速放缓,同时传统的房地产、基建等领域的信贷需求同步减弱,以及高碳行业等绿色转型加快,这些存量信贷资产质量也面临新的挑战。

  随着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直接融资的比重上升的需求增强,因而信贷放缓也属于合理区间,表明非信贷增长的空间增大。但目前大型商业银行虽可以发挥金融牌照探索“商行+投行”的新模式,包括提供定增、并购基金、发债等资本市场业务支持,但对于商业银行直接参与资本市场、股权投资等仍有政策约束。

  资本配置的路径建议

  一是建议统筹制定中长期资本规划,满足国家中长期战略和政策监管,依据资本新规制定中长期资本规划,合理测算资本配置结构,兼顾短期和长期资本需求,适时补充资本,增加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以及有序扩大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厚植核心资本基础。适时引进中长期资本,以增资扩股、发行优先股等方式吸引社保基金、主权财富基金以及养老保险资金等外部资金,巩固提升大型商业银行资本实力,蓄力耐心资本,提升经营稳健性。

  二是建议发挥母行的集团综合化优势,聚焦国家和地方产业基金投向,适时加大直接参与力度,推行“基金+产业链”招商,培育大量科技创新企业。在稳步扩大信贷的基础上,做深“贷款+外部直投”模式。借助信贷的基础信用功能,放大非信贷资产的投资效应。不断创新完善“小股权+大债权”投贷联动模式,扩大科技创新领域并购贷款投放,为科技企业、投资机构和产业基金合作提供投融资服务。

  三是建议借助境内外联动优势,通过跨境投融资和跨市场资金做强耐心资本,抢抓中资企业出海机会。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互联互通机制走向成熟,中资企业出海掀起热潮,或许是实现进一步国际化的机遇期。建议紧跟国家“双循环”战略布局,发挥境外行“跨市场+本地化经营”优势,加强东南亚、中东、非洲、中亚以及拉美等新兴市场区域境外行联动。在合规经营和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加大中资企业出海综合金融服务,充分利用跨市场不同币种、利率、期限等组合优势,提高跨市场资金配置效率。

   (本文谨代表个人观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