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门2023资料大全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政经透视/经济稳健 今季内地GDP料增5%\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钟正生

2024-07-18 04:03:0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在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共振下,中国外需出口平稳向好。

  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了2024年上半年增长数据。第二季中国实际GDP增长4.7%,上半年GDP交出5.0%成绩单。笔者重点分析第二季实际GDP和物价的支撑和拖累因素,以此为基础展望第三季中国经济与政策趋向。

  上半年经济分项呈现以下特征:

  首先,服务业对GDP增速的支撑减弱,工业和制造业支撑偏强。分产业看,上半年第二产业对GDP累计按年增速的贡献率抬升至43.6%,高于第一季,较2015至2023年的均值高6.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GDP累计按年的贡献率回落至52.6%,低于第一季,较2015至2023年的均值低5.9个百分点。

  其次,消费对GDP增长的支撑减弱,出口稳定在较高位。从支出法看,上半年消费对实际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0.5%,较2023年和2024年第一季分别回落22和13.2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淨出口对实际GDP增长的贡献率约为13.9%,较2023年提升25.3个百分点,维持在相对高位。

  固定投资明显提速

  由此可以看出,第二季的经济增长主要支撑包括:

  一是,政策支持见效,投资实物工作量形成边际提速。据国家统计局解读,2024年上半年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按年增长17.3%,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4.8%;截至6月末,2023年增发国债1.5万个项目已经全部开工建设,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狭义)按年增长5.4%,比全部投资快1.5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2个百分点。

  二是,外需出口平稳向好,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交叠共振,使中国出口的竞争力在顺风环境下得以体现。第二季以美元计价的中国出口增速达到5.9%,较同期进口增速高3.4个百分点;同期全球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均值达到50.7,较第一季提升0.4。

  不过,拖累因素在于居民收入有所减速,消费意愿改善放缓,叠加去年同期疫后复苏高基数的影响,消费和服务业复苏的动能减弱。2024年第二季,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年增速为4.5%,较第一季减速1.3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支出按年增5.0%,较第一季回落3.3个百分点。

  相对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速的回落压力更大,第二季分别按年增长3.7%和4.4%,分别较第一季回落1.6和3.4个百分点。从近一年平均消费倾向看,第二季全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较第一季提升0.1个百分点,而此前四季消费倾向平均提升0.5个百分点。

  2024年第二季,中国名义GDP按年增长4.0%,较第一季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代表“量”的实际GDP增速较第一季回落0.6个百分点,而代表“价”的GDP平减指数较第一季提升0.4个百分点,“价”的回升未能对冲“量”的回落。居民的收入、企业的营收和利润、政府财政收入均与名义GDP增速挂钩,名义GDP增速继续回落,意味着经济的“体感”未有改善。

  2024年第二季中国GDP平减指数为-0.7%,连续五个季度负增长。分产业观察GDP平减指数变化的驱动力量:

  一方面,第三产业GDP平减指数低迷,或主要受房价拖累。2024年第二季,第三产业GDP平减指数跌幅扩大0.1个百分点至-0.2%。进一步地,第三产业的价格拖累或集中于房地产业。以走势相似的70大中城市住宅价格指数看,第二季房地产行业GDP平减指数或较第一季再回落2个百分点,对GDP平减指数的拖累约0.12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第二产业是本轮GDP平减指数回升的主要推动力量,但其变化由低基数和输入性因素主导。2024年第二季,第二产业GDP平减指数跌幅收窄1.1个百分点至-1.4%,对GDP平减指数的拉动达到0.4个百分点。从历史数据看,第二产业平减指数的历史变化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增速较为一致。

  2024年第二季,PPI环比合计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国际定价的有色金属板块对PPI的环比拉动达0.5个百分点,内需定价的黑色建材及水电燃气板块对PPI的环比拖累达0.4个百分点,中下游装备制造和消费制造板块对PPI的环比拖累近0.3个百分点。

  工业中下游行业的价格继续探底,与其生产强于需求、投资过剩而产能利用不足的形势密不可分。2024年6月,工业产销率降至94.5%,为1996年以来同期最低值。2024年第二季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为74.9%,低于76%至80%的合意区间。

  展望今年第三季,中国实际GDP在5%左右稳定增长的基础在于:

  投资支撑有望延续。一方面,基建投资有望边际提速。假设地方专项债按已公布的计划发行,国债剩余的2.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额度在第三和第四季均匀发行,则第三季政府债淨融资规模将达到4.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高1.5万亿元。

  另一方面,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或可保持相对稳定。财政部于6月25日发布《关于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的通知》,给予1个百分点的贴息,相关资金的落地将为制造业投资提供增量支撑。6月以来,房地产销售已有边际改善,助力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跌幅收窄1.7个百分点。

  出口短期仍有韧性。第三季中国出口的韧性有三点支撑:海外补库存逻辑延续、出口“价”的回升,以及美国大选前“抢出口”的可能性。拆分为量、价、汇因素,今年上半年出口较快增长主要体现为数量因素的拉动,是“实实在在”的增长,而出口价格的下降、人民币兑美元的贬值,都对美元计价的出口金额增速产生拖累。考虑到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增速反弹,尚未充分反映在出口价格中,预计其对出口价格的推升效应在11月之前逐步体现。

  经济增长的“弹性”则取决于消费能否企稳。当前消费的“堵点”在于居民就业和收入的增长,但二者是短期难以改善的慢变量。短期内消费的“破局点”或在公共消费的提升,以及促消费政策的优化调整。

  一方面,政府消费的影响不容忽视,既因其直接占比较高(2023年政府消费在最终消费中的占比为29.7%),又因其对私人消费有着“挤入作用”。然而,上半年公共财政收入承压,前5个月对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领域的投入仅同比增长0.6%,对最终消费形成拖累。

  另一方面,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有待优化和调整。据乘联会统计,上半年国内乘用车累计零售982.8万辆,按年增长3%,主要受第一季拉动,而4月、5月、6月汽车销量按年分别下跌2%、3%和8%,政策出台后汽车销量按年计仍呈负增长。

  财税改革值得期待

  笔者认为,“三中全会”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方面的规划和部署值得期待。一方面,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有助于补充地方政府财力,继而提振公共消费。另一方面,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有望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的后移,并将部分税种划拨给地方政府,或有助于激发地方政府“促消费”的积极性。若相关政策较快落地见效,或有助于居民消费意愿的提升,继而带动第三季GDP增速重归5%以上。

  展望2024年下半年,由于房地产“降价去库存”或将延续拖累,以及工业品价格回升弹性不足,GDP平减指数仍难回归正增长。假设下半年PPI按年增速较第二季再回升0.7个百分点,房价较第二季再回落1到2个百分点,且第一产业价格增速提升1.9个百分点至0%,预计下半年GDP平减指数将回升至-0.4%左右,约较第二季提升0.3个百分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