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门2023资料大全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教育 > 中小学 > 正文

河北张家口:办好规模化、高标准城镇寄宿制学校的探索与实践

2024-07-22 14:48:53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任忠 高飞 马国庆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年来,河北省张家口市县域内农村学校办学分散、规模较小、资源浪费、质量偏低等问题日益加剧。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对优质均衡义务教育的渴望愈发强烈,特别是残疾、留守、家庭功能不全等弱势群体儿童以及二孩家庭,对寄宿制学位的需求更是迫切。

  张家口市积极应对这些挑战,从2021年开始着手筹划布局建设规模化、高标准的城镇寄宿制学校,旨在整合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经过精心组织和实施,目前累计新建、改扩建24所标准化寄宿制学校,惠及2.5万名学生,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根本性转变。

  一、科学规划布局,一县一策精心谋划建设

  通过调研和实践发现,科学布局建设城镇寄宿制学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规模化、高标准,才能真正实现城乡优质均衡。

  张家口市坚持把建设城镇寄宿制学校作为一号民生工程,市委书记赵文锋和市长李克良亲自挂帅、亲自部署、亲自督导,先后18次作出指示批示,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在深入调研摸底的基础上对全市所有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全面整合。整合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10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495所,其中农村学校317所,占64%;农村学校中,无学生的学校(含教学点)89个,20人以下的66所,30人以下的42所。整合后,按照“尊重意愿、一县一策、一校一品、一生一案、好事办好”的原则,研究制订规划方案,累计筹措投入近6亿元,共新建、改建高标准城镇寄宿制学校24所,总面积24.7万平方米。

  在选址布局上,坝上各县针对地广人稀、农村学生居住分散的实际,重点向县城及县城周边布局;坝下县区针对地狭人稠、农村学生相对集中的实际,重点向乡镇布局建设,着重扩大“午托”容量,保留必要的小规模学校;针对没有寄宿愿望的学生,不搞“一刀切”,保留必要的村小学、教学点,保证基本的教学条件,确保都能够上好学、不辍学。

  在建设标准上,对标国家相关政策,结合实际制定《张家口市示范性寄宿制学校建设管理评价标准》,从教育教学条件、食宿洗浴条件、信息化及师资配备等多个方面予以规范。实施过程中,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打造美丽校园为目标,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确保建设一所、达标一所,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文化和生活环境。

  目前,全市24所寄宿制学校全部建成投入使用,1.3万余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按照愿进尽进原则,实现寄宿就读全覆盖。

  二、坚持优中选优,配齐配强校长师资队伍

  没有高水平的校长和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师资队伍不均衡一直制约着张家口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注重选优配强校长。坚持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理念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全县(区)范围内比选,择优选拔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优秀管理能力的人才担任校长,签订校长履职承诺书,强化校长权力责任。目前,24所寄宿制学校的校长都是县级以上骨干校长、名校长,在市县教育系统都有比较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同时,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对校长的培训和考核,组织他们到北京、天津等地的优秀学校参观见学,多次召开现场观摩会,交流办学经验,提升管理水平。

  注重择优配齐教师。着眼解决好教师“城区缺编、农村超编”“招不来、留不住、教不好”等难题,推出师资政策“组合拳”,按照“县管校聘、全县统筹、按需设岗、自愿报名、择优安排”的方式选配教师,坚持教师编制核定向寄宿制学校倾斜,坚持职称评聘及特级教师、骨干教师评定向寄宿制学校教师倾斜,坚持工资待遇保障向寄宿制学校教师倾斜,增强寄宿制学校对优秀教师、年轻教师的吸引力。

  注重强化教师培训。借助“国培”“省培”“市培”对寄宿制学校教师开展全员培训,特别是针对寄宿制学校的管理难点和寄宿制学生的成长痛点开展联合教研、联合攻关,帮助他们提升教育教学能力。针对“学校整合前乡村教师一人任两三门课,专业不精、效率不高”的难题,建立教师“成长共同体”,采取以老带新、师傅带徒弟、结对教研等模式,一起备课、听课、评课,让教师团队齐头并进、共同成长。在市域内遴选优秀学校与寄宿制学校结成帮扶对子,通过驻校观摩、跟岗学习、互派教师等方式,引导教师学习借鉴先进的办学治校理念、典型经验做法,不断快速成长、提升素质。

  三、完善保障机制,确保学校规范有序安全运行

  寄宿制学校管理由8小时转变为24小时全天候,由一般教育教学活动转变为全方位的服务保障,对学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切实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在规划建设学校的同时,就先行谋划安排高水平的保障措施,构建了一套包括“吃”“住”“行”“医”在内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在“吃”的方面,严格规定学校自办食堂,定点采购、规范管理,科学搭配菜品、保证饭菜质量,由政府给予一定补助,原则上农村学生每日餐费个人支付10元左右。同时,全部建成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AI智能分析”系统,供学生家长通过手机实时监控。在“住”的方面,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创新推行混龄寄宿制宿舍,通过“宿管人员陪宿”“高年级学生关照低年级学生”“同村的孩子、邻居互相照顾”“将低龄学生床铺整体降低15厘米”等措施,打造温馨如家、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在“行”的方面,由县区政府购买服务,公安、教育、交通等部门联合建立交通保障机制,通过“定制公交”、班主任跟车接送等方式解决学生往返交通问题。在“医”的方面,有条件的学校建立医务室,设置医护人员AB岗,确保24小时在岗服务;无条件的学校与县(乡镇)医院签订协议,开通就诊绿色通道和热线电话,确保发现学生生病后10分钟内得到收治救治。

  寄宿制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之余承载着大量的管理任务,管理对象多元化,对规范运行的要求极为严格,特别是在安全管理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为确保学校规范有序、安全稳定运行,在普遍建立完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岗位职责、隐患排查、应急演练等日常制度的基础上,针对寄宿制学校特点,重点建立完善了四项机制。

  一是校园安全管理机制。编印《张家口市寄宿制小学管理工作手册》,从餐饮管理、住宿管理、医疗保障等12个方面,精心制定了共计124条切实可行、针对性强的具体措施,提供基本依据。二是低龄学生关心关爱机制。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适应期、塑造良好的个性、培养良好的习惯、确保在校安全为重点,制定《低龄学生关爱手册》,为低龄学生的安全快乐成长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学生健康档案管理机制。由校医或属地医疗机构负责定期为寄宿生进行身体检查,并为每个学生建立健康档案,及时关注寄宿学生身体状况。四是学生行为管理机制。制定《寄宿制学生行为规范》,采用教育、引导、激励等手段,帮助学生树立自律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宣讲校园欺凌危害,开展“文明宿舍”“优秀学生”等评选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四、深化协同育人,打造有温度的寄宿制学校

  家校同心、合力共育,是促进学生持续奋进、成人成才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对于寄宿制学校来说,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家庭,普遍缺失家庭教育,学校要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形成家校教育合力,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开展“家校共育”宣传活动。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等方式,普及科学的教育观,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鼓励家长亲子互动,多打亲情电话,多写亲子书信,关注孩子内心需要。建立家校沟通机制。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建立家长微信群、入户家访等方式,赋予家长更多的教育知情权和参与权,及时沟通学生在校情况,共同解决学生的问题,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做好“线上亲情”教育。设立悄悄话吧和亲情小屋等线上交流平台,让学生在校期间能与家长定期视频沟通交流;建立“留守儿童”家庭联系卡,通过打电话给外出的父母、写联系卡向监护人反馈等形式,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近况,凝聚家校教育合力。

  另一方面,人文关怀是教育之根本,更是寄宿制学校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学校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打造有温度的寄宿制学校,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

  注重提升生活服务质量。选配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的生活教师,为学生提供生活服务。赤城县样田中心小学每位生活教师负责照顾10名低龄学生,每日例行晚检,一一询问孩子健康状况,检查个人卫生,给孩子修剪指甲,查看洗漱、换衣服等情况,让学生感受“妈妈”般的温暖。注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组建心理健康教育千人志愿团队,定期为寄宿学生开展抑郁症筛查体检和心理健康测试,建立重点学生台账和“一生一策”心理成长档案;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面对面的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素质。注重关心关爱弱势群体学生。寄宿制学校中残疾、留守、家庭功能不全及原贫困家庭等弱势群体儿童占比较大,这些孩子普遍内向、孤僻、缺乏安全感。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各学校策划开展了“学校是我家”“幸福心体验”“最闪亮的你”“寻找生命中闪亮的种子”以及“阳光成长 蓄力赋能”等系列团体辅导活动,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游戏、互动环节和分享会,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五、注重理论研究,引领带动寄宿教育实践创新

  寄宿制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理论创新和理论支持。紧紧围绕建好办好寄宿制学校这一中心任务,坚持边研究、边实践,在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研究,以研究成果指导和引领实践创新。

  持续“深研”。依托河北北方学院组成专家团队,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梳理近年来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有关政策,紧密结合张家口实际,以项目研究为抓手,先后80余次深入学校开展调研,多次组织寄宿制学校建设研讨会,探究寄宿制学校的发展方向、办学模式及管理策略等问题。

  做好“结合”。三年来围绕寄宿制学校建设,共立项河北省教育发展专项课题2项,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3项,张家口市“十四五”规划课题6项;撰写完成10个调研报告,从学校布局、心理健康教育、安全管理、人才培养、课后服务、家校协同、课程与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为寄宿教育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指导服务。

  突出“应用”。结合寄宿制学校的实际情况,注重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和创新实践。例如,针对学校管理周期长、难度大的实际,提出“以管理制度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手段,建立人人有责人人抓的管理体系”等建议;针对弱势群体儿童占比较大、性格内向、安全感差的实际,提出加强人文关怀、心理引导,帮助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等措施。这些建议和措施不仅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也为学校改进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任忠 高飞 马国庆 作者单位均系河北省张家口市教育局)

  《人民教育》2024年第11期

  作者:任忠 高飞 马国庆

  

责任编辑:jiaoyu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