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门2023资料大全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李广宇:叶灵凤价值远未被认识

2024-08-02 05:01:5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吴邦谋(左)、李广宇(中)、叶中敏以“从历史研究到文学阅读:叶灵凤之于香港的文化植根”为题讲述叶灵凤的贡献。\大公报记者刘毅摄

  香港书展期间,一系列讲述本地文化及历史的讲座同样引人关注。内地资深法官李广宇研究香港文学家叶灵凤长达数十年,日前出版了新书《叶灵凤新传》与《凤兮凤兮叶灵凤》,围绕叶灵凤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贡献,他与本地收藏家吴邦谋、叶灵凤女儿叶中敏以“从历史研究到文学阅读:叶灵凤之于香港的文化植根”为题展开讲座对谈。\大公报记者 刘 毅

  讲者之一的李广宇为内地资深法官、法学家、新闻人、知名书话作者、叶灵凤研究专家,著有多部叶灵凤书籍等。李广宇历经十多年时间搜集、对照、整合有关素材,并多次与叶氏后人及香港研究叶灵凤的专家小思等详谈,又参阅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的叶氏藏书及资料,尝试向一众读者解读、还原叶灵凤的文艺人生路。

  开创香港史地研究先河

  “叶灵凤是香港这座宝岛之宝。”李广宇引用黄永玉的描述表示。在他看来,叶灵凤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一是太平洋战争之前;二是香港日据时期,这是一个苦涩、敏感的时间段,叶灵凤冤枉地背上汉奸骂名,“但他并非此污名,而是从事地下情报的工作的勇士。”去世后才得以平反;第三个时期是在战后。

  李广宇续表示,如果说定居香港的前10年,叶灵凤似乎还抱有过客心态,那么他在战后就开始真正融入香港。他书写香港的山川草木,追索香港的“前世今生”,开创了香港研究的先河,为香港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可以说,无论是南来文人,还是本地作家,论及不遗余力书写香港的人,叶灵凤都是无所匹敌的。

  李广宇认为,叶灵凤称得上是“香港之宝”。香港早已不是文化沙漠,叶灵凤和他的同辈们戮力耕耘,为香港种植下一片文化的新绿。

  既为“香港之宝”,李广宇指出,作为一个痴情书写香港之人,叶灵凤的宝贵远远没有被认识,香港应该给予这位“代言人”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不过,在香港的叶灵凤,还只是他一生中诸多贡献的一小部分,放眼整个中国文坛,他也是一个宝藏人物。”

  上世纪50年代探索城寨

  讲座现场,李广宇结合叶灵凤的贡献,给予了几个身份的标签,“他是爱书家、书话大家、一个原被忽视的翻译家、充满实验精神的小说家、作家本色是画家、美术鉴赏家、新兴木刻运动的推手、民国装帧先锋、中国藏书票始祖、引领风尚的编辑家。”

  李广宇的本职是法官,上世纪80年代末,接触到叶灵风的文学作品,一开始觉得他与自己同为爱书人,遂展示研究兴趣,在其后的研究过程中,才愈来愈感受到叶灵凤的丰富。至于如何评价研究叶灵凤与其工作之间的关系?李广宇回应说:“法官也需要有人文情怀,要惩恶扬善,这便需要人文滋养、洞明世事。任何行当,只要追求真、善、美,都能在叶灵凤这里找到心灵共鸣。”

  另一位讲者吴邦谋,是香港著名的本地史料文献书籍收藏家。讲座上,他以九龙城寨指出叶灵凤早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便已提出有关九龙城寨及宋皇臺的来历及保存问题,是研究香港史地的先驱。

  前《大公报》主笔、叶灵凤女儿叶中敏亦在讲座上介绍香港及内地近年对其父亲作品的研究和出版状况。她表示,“作为叶灵凤的儿女,但我们对他的理解远不及香港的小思老师与内地的李广宇先生。”

  叶中敏认为李广宇从繁忙的公职工作中,不遗余力研究叶灵凤,用大量时间去研究,非常难得,“我父亲写了很多有价值的内容,但如果没有这么多人,去挖掘、整理,他就不会有今天的影响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