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门2023资料大全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君子玉言/探访九龙城寨(一)\小 杳

2024-08-14 05:02:1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城寨旧景。\作者供图

  前不久,电影《九龙城寨之围城》上映,又掀起了一波关于九龙城寨的热话。我来香港前,因为强世功教授的一本书,知道了九龙城寨,于是便用自己的想像描画着城寨。强教授是从文明与教化的角度思考这个地方的存在。之后我看了一些文章,在不少描述中,这是一座神秘莫测的城堡,或说黑暗之城?诡异之城?罪恶之城?种种传说颇令我好奇。

  来港后偶然提及,友说,好办!走起!从脑中想像到亲眼目睹城寨现状,自港岛出发不过简简单单二十分钟车程。于是我先后两次到九龙城寨探访。一次是十月,一个秋天晴朗的午后;一次是七月,一个大雨天。

  有关城寨的故事漫长而曲折。九龙城寨(亦称九龙寨城Kowloon Walled City)存在了一百四十六年(一八四七年至一九九三年)。如果追溯其前世,要上溯至宋朝。

  古代的香港,是一个“色香味”俱全的地方,有晶莹的珍珠、芬芳的莞香、质优的海盐,采珠、种香、盐业是当时香港的三大产业。

  南宋时期,为防止私盐贩卖,官府派三百水军驻守九龙湾官富盐场。清顺治年间,政府颁布“迁海令”,沿海盐场全部关闭,官富盐场改建成“九龙墩臺”烽火臺,由一名把总带领七十三名兵丁把守。嘉庆年间,海盗猖獗,朝廷将原佛门臺的炮台移到九龙寨。一八三九年,钦差大臣林则徐被派往广东禁烟,同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将大鹏营移驻九龙寨。

  鸦片战争后,香港岛被割让英国。一八四六年两广总督耆英上奏道光帝,建议修筑九龙城寨。奏折明确陈述了此举目的:“不惟屯兵操练,足壮声威,而迫近夷巢,更可借资牵制”。第二年,一座堡垒式的城寨正式建成。

  城寨最初占地七十亩,花岗岩城墙高四米,南门为正门,城墙配置三十二门大炮,与对岸维多利亚港遥望对峙。城内约有一百五十名驻兵,亦有居民,以客家石工为主,多来自广东惠州。

  早期的九龙城寨由于城门对着海边,设有简陋的码头,港九之间每天都有街渡来往。城寨外的九龙街自然形成了一个墟市,生意兴隆。至十九世纪中叶,已发展成一个渔粮蔬果、海味、野味、中草药、农具、日用品等买卖交换的集散地。石匠、铁匠、裁缝、剃头匠、算命先生等行业也在这里聚集。此后又陆续出现茶楼、酒舖、烟草店等娱乐消费场所,前来观光、游览、消费的人群不断。清政府在这里设立了九龙城海关,兴建石桥“龙津石桥”。

  假如我们穿越回十九世纪末,乘坐街渡到九龙城寨,大概情形应该是这样的:下船后,踏上龙津石桥,走向岸边。石桥两侧是浅泥滩,有渔船搁浅,有人走在泥滩上,远处是白鹤山。岸边是龙津亭,过了亭子就到了由花岗岩铺成的九龙大街。如若没有战争,这里的人们也算安居乐业,九龙湾帆影点点,渔歌唱晚;九龙城炊烟嫋嫋,静谧安详。

  一八六○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九龙半岛再被割让,九龙城海关关闭。一八九八年,清廷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强行租借新界。在李鸿章的坚持下,清政府保留了九龙城寨的主权,《专条》是这样规定的:

  “所有现在九龙城内驻扎之中国官员,仍可在城内各司其事,惟不得与保卫香港之武备有所妨碍”;“至九龙向通新安陆路,中国官民照常行走”;“仍留附近九龙城原旧码头一区,以便中国兵、商务船、渡艇任便往来停泊,且便城内官民任便行走”。

  自此,九龙城寨成为一个奇特所在:它是英治下的香港唯一一块保留中国管辖权的区域。

  英军接管新界遭到当地原居民各大氏族、尤其是邓氏家族的强烈抵抗。邓氏家族召集附近同宗兄弟,齐心抵抗英军。但面对武器精良的英军,不幸很快就落入下风。

  英军认为这是要求清军撤出九龙城寨的最佳时机,英国政府坚称新界原住民的反抗为新安县官员策划,便以《专条》内有关九龙寨城的附带说明中“惟不得与保卫香港之武备有所妨碍”为依据,由港督卜力指示驻港英军司令加士居少将出兵强行占领九龙城寨,五百多名清朝官兵和二百多名平民被驱逐出城。遭到清廷抗议。但英方毫不理会,一八九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英国枢密院颁令宣布“九龙城为女王陛下香港殖民地之重要组成部分”,并于一九○○年由港英政府刊宪。清廷再次向港督重申清政府拥有九龙城寨主权。

  几经周折,到了一九○一年,英军终于退出九龙寨城,不敢强行管治这个地方,而风雨飘摇的清政府也无力再派兵进驻。

  自此,九龙城寨的衙署便没有清朝官兵驻守。城寨一度几乎无人居住,几近荒废,后来平民渐渐进驻自行聚居,与城外的寮屋区和古老围村组成一个大型华人村镇。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