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门2023资料大全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旋转舞台/漂泊在时代之外的人──评香港话剧团《水中不知流》\徐 成

2024-07-09 04:02:5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香港话剧团《水中不知流》海报。

  最近注意到香港话剧团这一季推出的“文本特区”系列,其中有部《水中不知流》似乎有点意思,于是就买票进场看了。后来才知道这个本子已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磨,二○二三年十月便以读剧的形式上演过,之后经过修改,今年又在“文本特区”中以较为简洁的舞台形式进行了再度表演。导演亦从卢宜敬变为陈娇。

  简化剧本和表演之外的因素,令戏剧的纯粹性得到提升本就是当代剧场的一个主流方向。七八十年代开始,随着舞台技术的迅速发展,西方剧坛一度出现追求逼真豪华效果、机关惊人的舞台布景之风。但这股风气本不可持续,虽则视觉效果是舞台艺术的一大看点,但好的戏剧归根溯源都要有一个经得起考验的剧本。“文本特区”便是从这个立意出发,用较为简单的舞台形式让剧本通过观众的检验,进而确定优化或进一步制作的方向。

  市政大楼、街市与剧场结合在一起可谓香港一大特色,港话的黑盒剧场便位于上环市政大厦楼上。这是一个典型的小剧场,因此舞台布景和装置只能做极简安排。舞台上的几个可旋转的木台子模拟蜑家人的水上活动空间,而几十年的变迁也在这简陋的环境中展开。不过剧情一旦展开,我便丝毫没有舞台简陋之感,人物真实细腻的情感流动随着时代的浪扑打过来,不禁让人沉浸其中。    

  蜑家人生活这个选材非常有意思,也值得深挖。这一群体本属于香港居民中的“另类”,本质上李伟乐的剧本便是关于漂泊在时代之外的群体,亦即“他者”(outsider)的故事。

  林初德对于水上生活的坚持本质上是一种象征,他代表着每一个时代总与大潮流擦肩而过的一群人。他们被世人认为顽固不知改变,是“船在水中不知流”的一群人。但静心一想,在每一次时代浪潮中,我们或多或少不也与时代若即若离吗?不是每个人都“识时务”,在成不了“俊杰”的时代中,我们中的一部分人不正如林初德一样在努力守护着内心的坚持吗?林初德的爷爷讲的人鱼故事贯穿全剧,在一代代水上人中以不同形式重复出现,即便生活方式逐渐改变,但这个传说隐喻着心中不可动摇的最初信仰。也许像广仔那样随波逐流顺应时代变化才是最优选择,但在时光流逝、岁月老去后,究竟谁的选择更好,我们很难一刀切地得出结论。

  上岸成为了水上人融入时代潮流的一个象征,大部分人顺应时代去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留在艇上的林初德没有和青梅竹马的黎小倩终成眷属,没有上岸赚得大富大贵,没有和儿子一家移民,到最后只剩下年老的自己和老旧的鱼艇相依为命。然而观众不会觉得他可怜,他身上具有陌路英雄的光环──要在时代洪流中选择漂泊其外是需要极大勇气的。

  虽然该剧作处于初步制作的阶段,但配置的演员皆为港话的老戏骨,如高翰文、黄慧慈和周志辉等。演员细腻的演绎让简陋空间中的人间故事变得丰满立体,短短两个多小时横跨五十多年亦不觉得仓促草率,恍惚间真如自己随着角色游历几代人生。虽然原定扮演青年及中年时期林初德的演员梁浩邦因伤未能参与,演出改由助理艺术总监邱廷辉负责,但从实际效果而言所有演员的表演都在同一个空间中,换角并没有产生表演语境的撕裂。

  有观众也许会提问为何不让同一个演员从青年一直演到老年,以令角色的塑造具有更强连贯性。我推测这样的安排主要是想用尽可能少的演员将众多角色进行合理分配。另外父子演员的角色转换或暗示着一种代际之间的命运延续和重复,从互相的不理解到最后自己走到岁月的这个阶段逐渐明白父辈祖辈的执著与无奈。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的话,也许邱廷辉既演林初德青壮年到中年,又演林初德儿子林松根的成年阶段就合情合理了;而在前几幕中强硬霸道,与林初德充满父子矛盾的高翰文在最后转身扮演林初德,也在某种程度上完成角色上的父子和解。

  相信编剧本人并非蜑家人出身,即便有水上人血统也早已是搬迁到陆地上生活的年轻一代。就剧本内容的丰富度而言,李伟乐对于蜑家人的生活做了广泛且深入的研究,许多剧情细节都透露出他准备工作之充分。无论是人物的口音、生活习惯,抑或水上人家婚丧嫁娶的习俗,还是捕鱼术语和具体操作,乃至包咸鱼的手法都一板一眼,绝非儿戏。

  不过里面女性角色的存在感稍弱,也许暗合水上人家重男轻女的价值取向,但在如此不利的环境里,女性角色的挣扎与奋斗才更显重要。虽然整部剧有几位重要的女性角色,尤其是林初德的母亲、其初恋黎小倩以及刘带喜等,但相较男性角色的塑造,女性角色的立体感较弱。

  我非常期待下一阶段,李伟乐可以在这方面进一步打磨,令剧本更为成熟完整;也期待港话可以将它搬上大舞台,以便剧本内容可以全面细致地呈现。但是否需要写实的豪华布景和舞台机关则是见仁见智的事了,我个人认为精简的象征性的布景更适合这个剧本的风格,进一步打磨演员调度和情节转换是这个剧应该前进的方向。

  最后说些题外话,开场前观众总习惯阅读场刊,香港的戏剧团体也普遍习惯提前准备场刊给观众,这样的操作其实有利有弊。在不存在显著语言和文化障碍的情况下,我更倾向于在演出前不阅读场刊,以防场刊言辞令我对当晚的演出产生预判。当然存在重大语言或文化隔阂的演出形式比如古典歌剧及日本歌舞伎等,观众在演出前阅读场刊是合理的操作。《水中不知流》的场刊对于剧情的介绍非常简洁,主要篇幅留给剧作家访谈,这些内容在观看完当晚演出后对于观众进一步了解剧作家的创作意图有一定帮助,远比详细介绍剧情和张贴过多剧照来得高明。

点击排行